自《难经》独取寸口之说行,人迎、趺阳不参矣。今伤寒书,以头痛分三阳,阳明之头痛在额,理固然也。
喘家作桂枝汤,加浓朴、杏仁佳。若以胃脉为迟,真阴为数,能不误人耶?
上条有表里之症,此条有表里之脉,互相发明五苓双解之义。故症不必悉具,而方有加减法也。
惟四肢为诸阳之本,脾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,故得主四肢,则四肢之温热,仍是阳明之阳也。 如三百九十七法之言,既不见于仲景之序文。
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太阳用矣。伤寒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当用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。
脉静证亦静,无呕逆烦躁可知。紧则为寒,指伤寒也;数则为热,指发热也。